无人驾驶观光车、AI学习空调、自动驾驶飞行器、穿戴式扫描枪……在第133届广交会现场,智能类科技产品格外亮眼。这些融入了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在这期间,由中央、省、市重点媒体单位组成的采访团深入以树根互联为代表的广州人工智能企业,了解广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实践,探寻广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密码”,也直面人工智能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与困惑。

国产底层硬核新基建的“死磕”者
树根互联也是一家定位数字化转型新基座企业。该公司开发了一套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
通过这个根云平台,600公里外湖南长沙的焊接机器人,其一举一动各项指标,都可以实时大屏呈现。除了监测动态,还可以预警,甚至“云诊断”。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践数字化转型之外,树根互联还开发出了一个“国民级”的指数品牌——“挖掘机指数”,来自三一重工70多万台设备的数据,在根云平台上被采集分析,作为观察中国经济冷暖的重要指数。
在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看来,要把人工智能应用在工业中,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一步,首先是将工业数据转化为人工智能能够“读懂”的原材料,然后才是通过大量工业知识模型的学习训练,让AI成为更好的工具,帮助人类工业建模。但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大规模的连接要比消费联网难得多,因为工业的设备类型和通讯协议非常多。
据悉,目前,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支持工业协议超过1100种(占市面主流协议95%),已连接超120万台的高价值工业设备,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已服务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交通运输等数十个工业细分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流”佼佼者
人工智能产品背后少不了技术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树根互联”则是当中“技术流”的佼佼者,累计为客户新增效益达136余亿元、降低成本达120余亿元,合计产生精益效益258余亿元。
在广东,树根互联已累计服务广汽本田、健力宝等225家本土制造企业,并赋能广州导远电子、佛山伊之密、广东美王电器等36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广州数字化项目打造较2018年增长了3倍。
有力促进广东省产业集群建设
从高精尖的汽车制造到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再到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正在颠覆我国不同产业的固有生产链流程。
“(三一重工)卖出的每一台工程机械的工作状态都通过我们的平台做了联网管理。比如现在面板上显示,全国有89万台,此时此刻正在工作的有17.5万台。反映我国基础建设开工状况和趋势的挖掘机指数,就是这样产生的。”广交会期间,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对第一财经等媒体介绍。
通过这种“物联网”技术,生产中所有制造要素都被连接起来。站在屏幕前就可以看到任何一台挖掘机的在线、开工和作业状态。一台挖掘机的焊接电流有多大、送丝速度是多少,正在高效还是低效运转,是否处于瓶颈、冗余或故障状态,正在从事焊接、涂装还是仓储物流的作业……以上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一张面板上显现。
根据工信部的“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应达到45%,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0%。此前《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设备的数字化率为50%,设备联网率仅为23%。
就贺东东观察,当前我国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过了导入期和市场启动期”,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阶段。
不仅是重工业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受益,全球最大的缝纫设备龙头企业杰克科技也因此实现了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转变。通过给每一台缝纫机联网,工厂后台能够看到所有订单的详细进度、交付周期和质量控制情况。大到江苏省或浙江省的区域销售情况,小到一件衣服的工序进行到订洗标的41%,都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反映出来。
“甚至每件衣服袖口针脚的密度,系统后台都可以通过每台缝纫机的动作频率监测到,这就杜绝了赶工导致质量低下的情况。”贺东东表示。
这种体系也更能适应经济模式的变化。“拿现在网红经济来说,通常情况是一种爆款出现需要大量订单交付,一般工厂根本无法承接,即使暂时加大产能,下一单又不知道在哪里。但有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产能是可以调剂的。”贺东东说,“按照我们的理解,未来,整个制造业会变成全社会的协同生产。”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超过75%“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提供数字化服务,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贺东东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树根互联已帮助工程机械、纺织等行业的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6大全球站点,服务了德国、印度、印尼等当地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例如,一家海外混凝土输送机械设备知名制造商,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分布数以千计的混凝土机械,这意味着维护难度大、成本高。但通过树根互联的平台,该企业能够进行远程设备工况分析、油耗分析、市场基准表现对比等。最终,该企业实现节油最多20%,停机时间缩短最多60%,并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
突破底层技术的关键环节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数字化转型新基座,同样也是在底层技术的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开发出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
在湖南长沙,一台焊接机器人刚刚垂下手头的焊枪,远在600公里外的树根互联大屏幕上,各项指标实时呈现。在这块大屏上,记者可以看到三一全国不同工厂、不同产线上,人和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
通过根云工业连接产品,树根互联把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上来,看清了设备真正的运行状态。看似生产已经饱和的产线,实际上有大量的待机和生产等待时间。树根互联为每台设备打造数字孪生,在系统上可以看到它的编号、当前任务、负责人、物料、已完成工作量、耐久状态等信息,并通过在三维坐标轴内的观察,能够得出机器人的工程状态、利用率等分析信息。
这是工业互联网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一个场景。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表示,“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把人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则是把工厂、机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和新的信息技术的力量,大幅度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量的新技术,并不是每个制造企业都能养自己的团队去掌握这些最新技术。我们就把这些技术转化为简单可调用的功能,赋能工业企业的智能生产管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介绍道。
该公司同样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立于2016年6月,定位为数字化转型新基座,开发了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
通过根云平台的数据大屏,远在600公里外、湖南长沙的一间“透明工厂”里,一台焊接机器人的各项指标实时可见。而机器产品售卖出去后,工业互联网又赋能于售后服务,在产品发生故障需要师傅上门维修时,基于根云平台可以实现“智能派工”。
“它出现了什么故障、需要师傅带哪些设备、需要懂怎样技术的师傅上门等需求可快速精准下单派工。大家看,这个维修订单从接受到完工只用了24分钟。”贺东东点开平台上的一张工作单向记者展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后,不仅仅是提高效能、优化管理,更是推动其在生产运营方式、产品服务、资源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例如我们18号厂房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做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变成了‘数字化智能工厂’,整个生产效率就翻了一倍多,人均产值到了1400多万。”
<div mp-original-font-size="16" mp-original-line-height="32" style="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font-weight:="" 400;=""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32px;="" visibility:="" visible;="" text-align:="" lef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