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68-1122
预约体验
请提交需求,我们马上跟您取得联系:

公司所在行业*

请选择
  • 钢铁装备行业
  •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
  • 钢铁冶金行业
  • 消费品行业
  • 化纤行业
  • 3C电子行业
  • 新能源行业
  • 其它行业

如果您有其他想了解的信息或者疑问,欢迎给我们留言(选填)

“树”说行业一周资讯
来源:树根互联2022.06.23
工信部:我国汽车生产全面恢复正常

617日首站启动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汽车生产全面恢复正常。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4月份工信部组织搭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以来,累计推动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和复工复产问题6000多批次,汽车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汽车产销已经实现50%以上环比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1.0%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
重点用水行业水效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5%,纺织、食品、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5%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工业节水政策机制更加健全,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节水型生产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业用水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
(信息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聚焦主要技术装备、关键工序工艺、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能效诊断,实施百家重点企业全面节能诊断、千家中小企业专项节能诊断,培育优质节能诊断服务机构,跟踪问效诊断成果,推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助力工业节能提效再上新台阶。
 
工业节能诊断是推动实现工业能效提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和委托600余家第三方机构对1.9万家企业主要技术装备、关键工序工艺、能源计量管理开展能效诊断,并在优化用能结构、提升用能效率、强化用能管理等方面提出3.7万余项措施建议,促进重点行业领域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

(信息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国常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政策

6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等。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的主拉动力,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的重要发力点,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一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1日起全面取消符合国五排放标准车的迁入限制,101日起汽车销售企业申请办理转移登记时实行单独签注管理、核发临时号牌。
 
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车辆购置税应主要用于公路建设等,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年底到期后延期问题。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
 
三是完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支持停车场等建设。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

(信息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5月内燃机行业销量较上月呈现恢复性增长

20225月内燃机行业销量较上月呈现恢复性增长,月度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一系列促消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各行各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加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加快,上下游供应链逐渐畅通使得各终端市场有所活跃,促进了对内燃机的需求。5月环比增长,同比降幅收窄。具体表现为:5月内燃机销量328.05万台,环比增长22.83%,同比增长-21.41%(上月-40.13%),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1-5月内燃机累计销量1751.41万台,同比增长-16.86%
 
终端方面,汽车行业5月虽然恢复性增长,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比仍为下降态势,工程机械、农机等市场也均处于下行调整态势之中,从而造成内燃机需求低于同期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树根互联产品或解决方案
欢迎留言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服务方案。
  • 咨询热线
    400-868-1122
  • 联系邮箱
  • 关注微信服务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ROOT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26860号 粤B2-2010747